重温《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我深受鼓舞、精神振奋。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教育家与优秀教师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突出贡献,让我倍感自豪。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继续弘扬教育家精神,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潜心育人,融合行业前沿于教研实践
自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我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坚定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作为一名自然科学领域的教师,我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更希望他们今后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前沿科技与日常教学相融合。我把“实验台”上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技术引入课堂,使学生们能够紧跟行业步伐,洞察科技发展趋势。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和求知欲。在实验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实验项目,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团队合作,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科研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和科研素养。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确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同时,在项目中引导学生识别关键科学问题,鼓励他们提出原创理论,攻克共性关键技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协同创新,推动中医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
在当今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我校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创建了“大健康协同创新研究院”,以研促教,推动中医药与学校优势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通过精心搭建科研平台、健全规章制度、凝聚团队向心力,正在形成一支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团队,致力于产出具有示范性的研究成果。围绕国家“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坚持布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学技术导向,通过校企、校地深度合作模式,致力于服务天津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繁荣贡献天商智慧和力量。我校在制药、食品、生物、化学、制冷、经济、法学、人工智能、管理等学科(专业)上拥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积累。研究院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学科力量,共同推动大健康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挖掘中华老字号药食大品种的科学内涵,创制与转化中药标准,支撑相关学科门类共同发展。
品牌领航,驱动产业创新与国际化发展
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抓手,我们积极汇聚各方资源,构建高效的科研集群,深耕大健康领域,力求在新技术、方法、理论、产品和服务上取得突破,铸就天商大健康品牌。研究院致力于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产研紧密对接与转化,实现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与互促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们着力夯实大健康农业基础,积极服务革命老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研究院特别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的原理,充分发挥好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精心布局大健康产业,深入研发诊断、治疗、调理、休闲等领域的原创装备、产品和服务,并制定具有引领性的行业标准。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助力天津实现“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市”宏伟蓝图,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