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有这样一位师者,他是三尺讲台上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又是研究室里孜孜探索的探索者,他就是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张立毅教授。他身兼数职,荣誉等身,荣获天津市教学名师、劳动模范、优秀教师等称号,曾担任我校研究生处(学科办公室)主任、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任天津大学兼职教授、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等职务。从教39年来,他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默默耕耘、甘于奉献,坚持立德树人、倾心教学、挚爱学生,用师者大爱为师、为学、为人,用高尚师德和渊博学识赢得了师生的广泛赞誉。

一、严谨治学,育才无数
从教以来,张立毅教授先后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20余门,时长累计超1万学时。在教材编纂方面,他主编和参编教材16部,其中3部获批“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批天津市“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获批北京市精品教材。他主讲的《通信原理》课程获批首批天津市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和示范课,主编的《信号检测与估计》(第3版)获批第二批天津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教材,发表课程思政教研论文10余篇,并在全国多个高校进行交流和分享。在教学质量上,他屡获殊荣,先后11次获得我校教学质量奖,并入选“评师网”电子及电气专业最受欢迎十大教授(非211院校类)及“搜狐网”天津市最受欢迎十大教授。
在研究生指导方面,他悉心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研究生18名,博士后5名。在我校指导的12名硕士生,8人荣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人荣获国家奖学金,3人荣获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毕业的研究生中,既有高校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也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党政领导,还有企业高管和骨干技术人员,均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改革创新,传帮带引
作为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张立毅教授凝练出“懂技术、会管理”的通信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成功入选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他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两促进,主持和参与完成市级教改项目6项,获得省市级教学成果奖6项。作为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他管理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作为天津市教育系统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他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激励团队成员积极投身科研。团队成员先后主持国家级和天津市级等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在《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等重要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被SCI、EI收录50余篇。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职业发展成就显著,4人晋升教授、5名晋升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 1人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人入选天津市资助选派优秀博士后国际化培养计划,3人担任学校职能处室和学院的领导职务。
三、党务引领,科研创新
在党务工作方面,张立毅教授曾任我校研究生处党支部书记、劳模创新工作室功能型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他高度重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明确了“围绕教学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科研”的工作思路。他主持完成的党日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获批天津市教育系统“创最佳党日”优秀活动。
他一直致力于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及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等10余项。在学术成果方面,张立毅教授在《通信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及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数据库检索100余篇。此外,他还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成功推动3项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基于丰富的研究成果,他撰写了多部学术专著,其中《神经网络盲均衡理论、算法与应用》和《高阶谱盲均衡理论、算法与应用》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神经网络盲均衡理论、算法与应用》一书还被译为英文,由德国德古意特出版社(De Gruyter Publishers)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在国内外广泛发行。